襄北与宛南相连的地方,地广人稀,山峦起伏。土坡连绵,像龙脊一样从东向西蜿蜒延展,给人一种静默而辽远的感觉。
老一辈人常说,民国时期河南和湖北交界处,盗匪横行,百姓苦不堪言。那时,从邓州进到襄阳黄集镇的路上,荆棘丛生,蒿草遍野,野兽时常出没,村落多已成断壁残垣,居民纷纷外逃,几乎难得见到人烟。只有快到黄集镇的时候,才会看到零星的店铺点缀在路边。
新中国成立后,湖北在这些荒凉的地方修建了很多劳改农场。襄北监狱三农场五队的场址,就坐落在两省交界处的一座山岗上。
五中队的北边,是一座新修的小型水库。这里的土质呈偏黄色,黏性很强,水系虽然落差大,却很少渗漏。沿着高高的河堤往北走,前面就能看见一片万亩规模的松林。多年前,这里林木茂密、野草丛生,风景非常优美;如今却只剩下寥寥几棵树木。水库旁边,仍屹立着几棵近百年的香樟树。河堤两侧还有几棵枫杨,也叫鬼柳树。春末时,枝叶繁茂之间,树枝间会垂下一串串晶莹的绿色果实。
展开剩余54%冬日的黄昏,我骑着车来到一个小村庄,村名听起来有些怪,叫吉黄村。后来问过年长的村民,才知道原来这村子更正式的名字是“栖遑”村。几年前,几户人家搬来此地,遇上连日下雨,路上人们走得慢吞吞、踌躇不前,便把这个村子叫成了栖遑。这个名字背后,似乎也藏着一段带着凄凉的往事。
从吉黄村往南走,很快就能抵达襄北农场。河坝北面的高岗上,坐落着三栋红砖房,呈品字形排开。前面看起来像是机库房,过去用来停放拖拉机;后面的几间,应该是职工的宿舍。路中间有一棵粗壮的桑树,见证着废弃院落的岁月。东边院落的大门紧闭,院子里荒草丛生。
院子后面还有一座废弃的铁质水塔,旁边是一排排厂房。此时,一位老人正往车间里拉煤,场景十分安静,除了老人的背影,似乎再也见不到其他人影。经老人讲述,车间里正在烘烤香菜(芫荽),这是本地常见的蔬菜。车间东边,种着大片香菜,烘干后装袋,卖给做快餐面的厂家,用以提香增味。
据说,在劳改场附近,曾经还建立过襄北五七干校,许多高级干部也在这里接受劳动改造,曾经经受过这里的风雨洗礼。有人提到过一位领导,当年说过那样的话:“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,我都会一往无前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”这位领导就在这里劳动了五年。
如今,曾经的国家工作人员早已撤离,五七干校也不再显现,只剩下一排排房屋静静地伫立着,仿佛在守望着那些往日的岁月。
关于劳改农场,曾经归属的单位、那些动人的故事、那片万亩松林究竟是在何时被种下、生根发芽的,以及那些在这里付出心血与汗水的人们,如今都在何处,都是让人浮想联翩的问题。
发布于:天津市炒股配资什么意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