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,你听说了吗?印尼那边最近出大事了,我刷手机的时候看到都愣住了。你说一个国家的人力部,本来是管就业、管工人权益的,结果自己先烂透了。11个官员,从副部长到下面办事的,集体贪了810亿印尼盾,合人民币四千多万,这数字听着都吓人。
最离谱的是那个副部长,叫伊曼纽尔的。这人被抓那天,肃贪委开记者会,他戴着铐子站在那儿,低着头一直哭,一边哭一边说对不起总统、对不起人民,还求总统饶了他。你说这画面多讽刺?一个堂堂副部长,不为老百姓说话,反倒在镜头前哭得跟个做错事的孩子似的。你说他是真悔恨还是装的?反正我看着挺假的。三年前他名下资产才48亿印尼盾,现在翻到176亿,这钱从哪来的?总不能是天上掉下来的吧?
这帮人干的事儿其实挺简单粗暴的。印尼有个K3认证,就是企业要做建筑、采矿这些高风险行业,必须拿到这个证,不然就得关门。本来这制度是为工人安全考虑的,挺好的一件事。可到了他们手里,立马变了味儿。官方收费才27万5千印尼盾,不到两百块钱人民币,他们硬是涨到600万,整整二十倍!你不交钱?行啊,材料齐全也不给你批,拖着,卡着,让你开不了工。
你想想,企业辛辛苦苦把安全措施做到位了,结果临门一脚还得额外掏一大笔钱,这不是明摆着敲诈吗?而且这钱还不是偷偷摸摸给的,是明码标价,你不交就不给证。这已经不是腐败了,这是把公共权力当提款机,谁想做生意就得先交“买路钱”。
有意思的是,带头搞这套的还不是副部长,是个叫伊尔维安的中层干部。这人更狠,一个人就收了690亿印尼盾,拿这些钱买了18辆豪车,还买了好几处房产,更绝的是,他还偷偷买了三家认证公司的股份。这下好了,申请的人、审批的人、评估的人,全是一伙的。企业想走正规流程?不好意思,正规流程已经被他们私有化了。
你说这操作多黑?本来政府规定评估得由独立第三方来做,结果第三方被他们自己控股了,这不等于裁判员兼运动员吗?企业还能怎么办?只能认栽。时间一长,大家都知道规矩变了,合规不合规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得“懂事”。这不就把一个好好的安全制度,彻底毁了吗?
我听说肃贪委这次抓人还挺快的。8月20号行动,22号就开发布会把事全抖出来了。他们没按普通受贿来办,而是用了敲诈勒索的罪名。为啥?因为企业明明符合条件,可不交钱就拿不到证,这不是强迫交易是什么?这说明腐败已经进化了,不再是企业主动行贿,而是官员主动设局,逼着你交钱才能过关。这种玩法更恶劣,也更难防。
普拉博沃总统刚上台没多久,就碰上这么个大雷,脸都绿了。他上台时喊得震天响,说要对腐败零容忍,结果第一个大案子就出在自己内阁里。他反应倒是挺快,48小时内就把副部长给开了,还警告其他官员别想搞小动作。可问题是,开除一个人就能解决问题吗?底下这帮人是不是还有别的勾当?制度上的漏洞补上了吗?
这事让我想起以前看的历史,明朝万历年间派矿监税使,也是到处收钱,搞得民不聊生。现在印尼这帮人,跟那时候的钦差大臣有啥区别?都是打着“合规”的旗号,干着抢钱的勾当。只不过现在穿的是西装,坐的是汽车,手段更“文明”了而已。
而且这腐败不是一个人干的,是一整套流程都被污染了。企业想走正规渠道?对不起,你得先过“潜规则”这一关。久而久之,谁还愿意老老实实搞安全投入?反正钱都得花,还不如省点事直接交钱了事。最倒霉的还是那些中小企业,本来生意就不好做,还得额外掏一大笔认证费,这成本谁扛得住?
你说,这腐败的根子在哪?我觉得不在人,而在制度。审批权太集中,监督跟不上,信息不透明,这才给了这些人上下其手的空间。你今天抓一个,明天换个人上来,只要制度不变,照样能搞出新花样。过去几十年印尼也抓了不少贪官,可问题一直没根治,不就是这个道理?
我就在想,老百姓也不傻。他们不在乎副部长流了多少眼泪,他们在乎的是以后办事还用不用额外掏钱。如果下次办证还得“意思意思”,那谁还会相信政府?信任一旦崩了,重建可就难了。
所以我就想问问你,你觉得这事能真正解决吗?还是说,过段时间又会有新的“伊曼纽尔”冒出来?反腐到底靠抓人立威,还是得靠制度建设?你要是生活在印尼,碰到这种事,你会怎么办?是认命交钱,还是想办法反抗?这问题挺现实的,咱们一块儿聊聊?
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
炒股配资什么意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